共寻零碳之道 首届西门子可持续发展论坛将于上海举行

发布时间:2024-06-04 19:20:28 来源: sp20240604

人民网北京5月29日电 (焦磊)当前,全球加速迈向绿色低碳化,可持续发展逐渐融入经济发展与商业世界的脉搏,减少产品环境足迹、提高可持续表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对于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要求愈发严苛,这对企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业内分析认为,企业在保障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需兼顾环境和社会责任,并积极探索和完善自身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助力全社会实现“双碳”目标。

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曾测算,平均而言,供应链碳排放是企业直接排放的5倍以上。比如,数据显示,消费品行业80%的碳排放来源于其供应链;汽车行业上游和下游总计排放占比超过95%。由此,碳足迹的核算也将从单一企业延伸并拉宽到上下游全过程。

通过技术创新、资源优化利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方式,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正成为企业探索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理论支撑。为更好推动可持续发展从理念走向实践,从局部试点迈向规模化应用,西门子将于6月5日在上海举办“首届西门子可持续发展论坛”。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有数,发展无限”,多位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将围绕数字化驱动可持续发展的这一话题,共话可持续未来。

绿色制造构建可持续未来

当前,数字化技术已成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有助于促进数据要素与现代工业的深度融合,引导生产生活绿色低碳变革。同时,绿色化也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转型动力。

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门发布我国首个《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鉴于低碳转型的紧迫性,此次西门子可持续发展论坛的圆桌讨论之一将邀请到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所长赵卫东、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侯文皓等多位专家学者以及西门子大中华区数字化工业集团总经理王海滨,围绕“绿色制造构建可持续未来”这一主题进行知识分享与探讨。届时西门子也将分享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自营可持续“灯塔工厂”。 

绿色智能基础设施筑就可持续发展的底座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式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发展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刻不容缓。

建设绿色智能的可持续基础设施正在全球低碳转型的趋势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可持续基础设施涉及能源、交通、建筑、供水等多个领域,通过创新技术和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提升经济效率和社会福祉,还能有效保护环境,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当前,在新质生产力的引导下,中国已进入循环经济主导、推进现代化与回收的全新阶段。新质生产力依赖于技术创新,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系统和绿色建筑等创新技术为可持续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可持续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环境。

此次西门子可持续发展论坛圆桌讨论的另一话题“新质生产力引领能源转型”将邀请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能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张瀚舟、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总裁王爱国等嘉宾与西门子大中华区智能基础设施集团总经理林斌,聚焦探索可实践的、具有经济效益的、以人为本的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基础设施构建。 

低碳下的出海是挑战,亦是机遇

企业碳足迹管理是为企业制定精准降碳措施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绿色认证、保障国际市场准入门槛和保持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在“双碳”背景下,碳足迹已成为产品出海的绿色通行证。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规则,将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纳入必要的考核指标。

由此,做好碳足迹管理可有效降低以碳门槛为代表的贸易规则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为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海外市场机会。产品碳足迹管理涉及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需要对产品各个环节的碳排放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对碳足迹进行分析和评估,识别产品生命周期中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

论坛期间,西门子将发布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最新举措,分享自身在碳足迹数据透明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邀请多位行业伙伴与客户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开拓新视野,加速企业绿色出海。论坛同日,西门子还将参加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并带来前沿的数字化、低碳化产品与解决方案,以科技创新和开放生态推动千行百业的可持续发展向更高维度、更广规模迈进。(实习生张泊洋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编:王连香、高雷)